![]() 西安是繼北京、上海之后,國家第三個定位的國際化大都市,先于廣州和深圳。目前我國確定了9個國家中心城市,4個在沿海地帶:北京、上海、天津、廣州;5個在內陸中心地帶: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國家設立的12個自貿試驗區,7個在沿海地帶:上海、廣東、天津、福建、遼寧、浙江、海南;5個在內陸中心地帶: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指出,以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等城市群推動國家重大區域戰略融合發展,其中4個在沿海地帶,4個在內陸中心地帶?梢妰汝懼行牡貛Ш蛢汝懼行某鞘性趪覒鹇灾械闹匾匚。改革開放前三十余年,國家實施沿海開放,在沿海地帶興起了一批中心城市,引領我國由一個貧窮落后的國家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發生后,沿海出口帶動動力下降了,國家實施了“一帶一路”,陸海內外互動,東西雙向互濟,開始向西開放,彌補沿海開放的不足。為此,國家在內陸中心地帶布局了5個國家中心城市、5個自貿試驗區、4個國家級城市群,打造內陸改革開放的新高地,帶動中西部的發展,引領國家向西開放,助推中國由老二變老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三十年前我就提出內陸中心地帶戰略,打造新月(沿海地帶)抱環星(內陸中心地帶)的格局,現在看來正在變成現實。 ![]() ![]()
在內陸中心城市中,西安是國家唯一定位的國際化大都市,到現在國家也沒有給重慶、成都、武漢、鄭州戴上國際化大都市的帽子。習近平總書記到陜西考察調研,要我們抓住“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找準在“一帶一路”的戰略定位,引領新常態,追趕超越。省十三次黨代會要把陜西打造成“一帶一路”的核心區,這個定位比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和福建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區要高,把“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抓到陜西手里了。西安是“一帶一路”核心區的“核”和亞歐大陸橋經濟帶的心臟,市委十三屆四次全會要把西安建成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既繼承了漢唐長安的定位,又對接了總書記的“一帶一路”,找準了在“一帶一路”的戰略定位,抓住了“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西安雖然在內陸5個國家中心城市中,人口和經濟總量最小,但如果我們抓住“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扭住“一帶一路”的戰略定位不動搖,按照國務院批準的《關中—天水經濟發展規劃》和《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的要求,加快西咸行政一體化,組建大西安,西安就能引領新常態,追趕超越。沿海開放看深圳,“一帶一路”看西安。深圳由一個漁村變成了國際化大都市,經濟總量超過了廣州、香港、新加坡。西安在“一帶一路”擔負著不可替代的戰略重任,只要我們緊緊抓住“一帶一路”不放松,在未來的新時代就能追趕超越鄭州、武漢、成都、重慶,引領內陸中心地帶發展,重振漢唐雄風,再創昔日輝煌。(作者系陜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