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9j7hh"><ruby id="9j7hh"></ruby></listing>
    <pre id="9j7hh"><ruby id="9j7hh"><b id="9j7hh"></b></ruby></pre>

    <track id="9j7hh"></track>

    <big id="9j7hh"></big>

      <track id="9j7hh"></track>

      <p id="9j7hh"><ruby id="9j7hh"><ruby id="9j7hh"></ruby></ruby></p>
      <noframes id="9j7hh"><pre id="9j7hh"><ruby id="9j7hh"></ruby></pre>

        <big id="9j7hh"><strike id="9j7hh"><span id="9j7hh"></span></strike></big>

        <track id="9j7hh"><ruby id="9j7hh"><rp id="9j7hh"></rp></ruby></track><track id="9j7hh"></track>

        西部决策网_国家一类新闻网站

        贵州凯里市:七千搬迁户 开启新生活

        发布时间:2019-04-10 来源:贵州日报 人气:
           
        原标题:七千搬迁户 开启新生活

          图1:公交车开进凯里市上马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图2:凯里市上马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广场上的绣娘。(凯里市宣传部供图)
         
          “地砖颜色温馨、墙面平整洁白、客厅宽敞明亮、阳台惬意舒适……”4月1日,走进凯里市上马石移民安置点,搬迁户李花美说起新房子打开话匣子。
         
          李花美的老家在凯里市三棵树镇格细村,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6口人常年挤在年久失修的老房子里生活。“搬新家是我们一家人的梦。”李花美说。
         
          为改善居住环境,李花美每天辛勤劳作。然而,一年下来,庄稼的收成仅够一家人生活。
         
          后来,李花美便利用农闲时间在周边打临工,由于文化程度低,又缺乏技能,不仅工资低,还不稳定。
         
          搬新房成了一家人遥不可及的梦。
         
          直到2016年,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李花美一家从偏远的村寨搬到了凯里市上马石移民安置点,搬家梦终于实现。
         
          但是,李花美既高兴又担心。为了打消李花美的顾虑,安置点的工作人员引荐她参加了为期半年的移民夜校月嫂培训。现在,李花美凭借一技之长在爱康医院找到一份月嫂工作,平均每个月收入近7000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同时,安置点内还修建了公共健身器材、卫生服务站、超市、幼儿园和小学等配套设施。“每天看着老人可以在楼下锻炼身体,小孩在家门口上学,我感觉特别满足。”搬迁群众王英望着眼前错落有致的楼房乐呵呵地说。
         
          自2016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以来,凯里市先后投资42.54亿元建设上马石、清江、冶炼厂、白午片区、东出口5个移民安置点,共完成搬迁7000户31000人。其中,全州内跨县级行政区域搬迁2880户13644人。为让贫困群众尽快融入城市生活,成为新“市民”,凯里市把工作做细做实。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凯里市按照“普惠性、保基本、标准化、可持续”原则,积极推进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搬迁群众子女入学教育,在5个安置点修建6所幼儿园、5所小学、1所中学,搬迁子女入学率100%,开设社区“四点半学校”,实行3年级以下学生免费托管;完善医疗配套服务,按照标准建成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站5个;健全社会保障服务,对未迁户籍的移民户,在原住地享受的政策不变。对原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搬迁户,可向现居住地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一次性给予每户搬家补助5000元和每人1500元临时救助。
         
          加强培训和就业服务。凯里市推动实现劳动力家庭一人以上稳定就业。成立凯里市新市民培训学校,下设3个分校、10个实训基地、66个培训点和移民夜校,有针对性地开展电工、挖掘机、育婴师等技能培训,让搬迁群众能够学到一技之长。全市现有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6851户16102人,已实现就业创业6851户14653人,劳动力家庭户均就业率达100%。
         
          扎实抓好社区文化建设。通过以感恩教育为统领,推进社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智志双扶”活动,提升群众发展内生动力,增强“新市民”的社区归属感。
         
          加强社区综合治理,提升移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通过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积极探索建立完善与安置规模相适应的社区治理体系,通过“社区+综治+党建+警务+服务”工作模式,运用大数据功能推动“平安智慧小区”建设。
         
          加强社区基层党建。按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覆盖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健全安置点党组织体系;同时优化配置安置点干部队伍、完善安置点党建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李卓檬)
        值班编辑:艾米杰
        首页 | 公告公示 | 举报投诉 | 网站声明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陕ICP备19001718号-1 投稿邮箱:xbjcw@qq.com

        法律顾问:王浩公 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郭毅新 陕西众致律师事务所陕公网安备 61010202000257号

        不许穿内裤方便我做 H
        <listing id="9j7hh"><ruby id="9j7hh"></ruby></listing>
          <pre id="9j7hh"><ruby id="9j7hh"><b id="9j7hh"></b></ruby></pre>

          <track id="9j7hh"></track>

          <big id="9j7hh"></big>

            <track id="9j7hh"></track>

            <p id="9j7hh"><ruby id="9j7hh"><ruby id="9j7hh"></ruby></ruby></p>
            <noframes id="9j7hh"><pre id="9j7hh"><ruby id="9j7hh"></ruby></pre>

              <big id="9j7hh"><strike id="9j7hh"><span id="9j7hh"></span></strike></big>

              <track id="9j7hh"><ruby id="9j7hh"><rp id="9j7hh"></rp></ruby></track><track id="9j7hh"></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