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9j7hh"><ruby id="9j7hh"></ruby></listing>
    <pre id="9j7hh"><ruby id="9j7hh"><b id="9j7hh"></b></ruby></pre>

    <track id="9j7hh"></track>

    <big id="9j7hh"></big>

      <track id="9j7hh"></track>

      <p id="9j7hh"><ruby id="9j7hh"><ruby id="9j7hh"></ruby></ruby></p>
      <noframes id="9j7hh"><pre id="9j7hh"><ruby id="9j7hh"></ruby></pre>

        <big id="9j7hh"><strike id="9j7hh"><span id="9j7hh"></span></strike></big>

        <track id="9j7hh"><ruby id="9j7hh"><rp id="9j7hh"></rp></ruby></track><track id="9j7hh"></track>

        西部决策网_国家一类新闻网站

        沙窝村的四季旅游画卷

        发布时间:2022-11-28 来源:陕西日报 人气:
           

        佛坪县长角坝镇沙窝村讲解员站在大型墙画前向游客讲述红军长征驻扎沙窝村的故事。 通讯员 吴彦峰摄

        初冬时节,记者驱车来到佛坪县长角坝镇沙窝村。放眼望去,成熟的山茱萸映红了山村。旅游环线道路、跨河大桥、村组道路等回环相通,生态停车场、旅游观光车、垂钓鱼塘、游乐场等一应俱全,10余家农家乐、民宿散布其间……犹如山水间铺开了一幅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都有游客来到村里。春赏茱萸花,夏看大熊猫,秋天摘山果,冬季观冰雪。靠旅游带动,我们村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6万元。”沙窝村党支部书记肖裕斌激动地说。近年来,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沙窝村更具“颜值”和“内涵”,群众持续增收的旅游“饭碗”端得更牢。

        ■ 项目建设强基础“美肤亮颜”

        11月16日中午,沙窝村村民段茂峰开办的“蜜源农家乐”里又迎来了一批来自县城的游客。

        “家门口就是宽敞的公路,附近有旅游服务中心、公交车站,周围还有水车、休憩长廊、旅游步道、凉亭等。这些都是县上这几年投资建设的,不然我家也开不成农家乐。”段茂峰说,“过去我们出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要是到县城,天不亮就要出门,到天黑才能回家。现在游客可以直接把车开进我家院子!仅靠经营农家乐一项,全家今年纯收入达到20余万元。”

        肖裕斌介绍,红军长征途中转战秦岭,三打佛坪县城,在沙窝村驻扎过,留有红军旧址。今年,沙窝村被列入全国第三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红军旧址已完成了二期扩建工程,各地来参观的党员干部和游客更多了。

        近年来,佛坪县委、县政府为了把沙窝村生态优势和红色资源利用好,让群众吃上“旅游饭”富民兴村,先后投资5500多万元,在村里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等项目。同时,县上每届“茱萸花海踏春游”活动都在沙窝村举办。沙窝村村容村貌大变样,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被列为陕西省100处红色旅游地之一。

        ■ 发展产业鼓腰包“绿色打底”

        11月10日,沙窝村村民段昌安正在旅游步道旁采摘山茱萸。

        “我家先后发展了猪苓、天麻、山茱萸等中药材,每年能挣10多万元。今年仅山茱萸一项,预计能收入1万多元!”段昌安高兴地说。在沙窝村,如今家家户户都有能增收的产业,全村目前山茱萸种植面积达到6000多亩,人均达10多亩。春天的花、秋天的果以及中药材产业成了村民的“摇钱树”。

        沙窝村不仅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特色种植业,还扶持群众发展特色养殖业等。

        “如今在沙窝村永明渔业园区务工的村民有10多人,收入最多的村民每年能挣3万多元哩!村里搞农家乐的群众也经常来买鱼。村里发展冷水鱼养殖,不仅鼓起了我们的腰包,也给村里增添了风景。”村民孔祥安一边介绍,一边捞鱼准备出售。

        据了解,沙窝村目前像这样的渔业园区共有3个,养殖鲟鱼等冷水鱼共计35万尾,最远卖到越南、韩国。为了扶持群众发展农家乐,佛坪县相关部门还在村里开展免费的冷水鱼烹饪技术培训。据统计,仅沙窝村永明渔业园区,年产值就达150万元,今年共为村里经营农家乐的农户销售冷水鱼2000余公斤。

        肖裕斌介绍,这两年,沙窝村按照发展“一旅二养三药”特色产业要求,全村已累计发展板栗种植面积350亩,猪苓和天麻种植面积112亩,中蜂养殖共有1500多箱。村上还组建了农业产业专业合作社6个、家庭农场4个,通过联农带农,确保群众实现持续增收。

        ■ 党建引领聚合力“美丽蝶变”

        “我们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党员干部功不可没。”沙窝村的巨大变化,让从脱贫户变成“代代红”农家乐老板的村民代辉感触颇深。

        代辉家曾是因病致贫户。前些年,他一直在外打零工,每年的收入仅能维持家里生计。自从村里部分群众开始依托旅游业发展农家乐以来,代辉看到了商机,回到了家乡。

        由于代辉擅长做菜,村干部和驻村扶贫党员干部就上门动员他开办农家乐,帮他申办贴息贷款、提供农家乐服务培训等。2016年9月,代辉家的“代代红”农家乐开业了。掌握烹饪技能的代辉,饭菜手艺吸引了大量的回头客。靠经营农家乐,代辉家每年收入都在10万元左右,全家2017年就脱了贫。

        “不仅让游客吃得好,更要住得好。康居乐精品民宿是我们村和周边5个村的党支部、合作社联合建设的,总投资1200万元,一次能接待100多人住宿、200多人就餐。”沙窝村党员干部李清峰说,把这个民宿管理好,是他的主要职责之一。去年“五一”期间,康居乐精品民宿投入运营,吸纳10多名村民务工,年底共给村民分红10.4万元。

        李清峰介绍,为了扶持沙窝村发展乡村旅游,村上按照县上作风建设和“五星创建、双强争优”活动要求,实行党员干部包帮责任制。如今,每名党员都有了自己的“责任田”。村“两委”干部一有空,都要去村里正在建设的红星广场、携程度假农庄项目工地看看,工地上但凡遇到难题,现场协调解决。李清峰说,携程度假农庄今年底前有望建成投用,届时,全村住宿接待能力将增加到500多人,携程集团还帮助引客引流,村里又将是一派新气象。

        近年来,沙窝村党支部和参与沙窝村包扶的佛坪县文化和旅游局党支部等,共扶持帮助沙窝村13户村民开办农家乐、农家旅馆。目前,100多位村民被嵌入乡村旅游产业链上,每6个人中就有1人吃上了“旅游饭”。

        据了解,和沙窝村一样,佛坪县也正在美丽“蝶变”。目前,全县省级旅游特色名镇、旅游示范村达到10个,“全域景区化、县城景点化、乡村景观化”格局基本形成。

        值班编辑:雷欢
        首页 | 公告公示 | 举报投诉 | 网站声明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陕ICP备19001718号-1 投稿邮箱:xbjcw@qq.com

        法律顾问:王浩公 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郭毅新 陕西众致律师事务所陕公网安备 61010202000257号

        不许穿内裤方便我做 H
        <listing id="9j7hh"><ruby id="9j7hh"></ruby></listing>
          <pre id="9j7hh"><ruby id="9j7hh"><b id="9j7hh"></b></ruby></pre>

          <track id="9j7hh"></track>

          <big id="9j7hh"></big>

            <track id="9j7hh"></track>

            <p id="9j7hh"><ruby id="9j7hh"><ruby id="9j7hh"></ruby></ruby></p>
            <noframes id="9j7hh"><pre id="9j7hh"><ruby id="9j7hh"></ruby></pre>

              <big id="9j7hh"><strike id="9j7hh"><span id="9j7hh"></span></strike></big>

              <track id="9j7hh"><ruby id="9j7hh"><rp id="9j7hh"></rp></ruby></track><track id="9j7hh"></track>